所有的故事都有個起頭
而三小我和富士的緣分,就起於日本駒之岳上的這張照片
記得當時,惑於駒之岳上的美景
因此三小立起腳架,呼朋引伴準備好自拍
『10、9、8、7、6、5、4......』
忽然崖邊刮起一陣風
『啊~啊~~啊~~~啊~~~~』
我心愛的GR當場魂斷駒之岳上
而三小我和富士的緣分,就起於日本駒之岳上的這張照片
記得當時,惑於駒之岳上的美景
因此三小立起腳架,呼朋引伴準備好自拍
『10、9、8、7、6、5、4......』
忽然崖邊刮起一陣風
『啊~啊~~啊~~~啊~~~~』
我心愛的GR當場魂斷駒之岳上
GR走了沒多久,三小心中一直空虛難耐
想要找台價格不高、輕便好攜帶,同時又有Apsc規格的相機
沒想到當時從富士家族中幾乎已經要停產的X-M1就這樣子入了我的眼
他的假掰文青的外型、色澤深深吸引我
沒多久它便成我的囊中之物
雖然XM1不像GR有那麼多特殊風味的濾鏡
但拍出來相片的色澤就是有一種乾淨、純淨的味道
非常深得我心,BUT.....
人生最討厭的就是這個BUT,BUT當三小在使用照相機照室內或是顏色比較均一的東西時
XM1很容易迷焦、拉風箱
三小以為是這因為原本Kit鏡XF 27mm的光圈F2.8不夠大
因此又添入XF 18mm F2的鏡頭
情況果然有些許改善,而且18mm折算後約27mm
和我原來GR的視角很相近,使用起來很熟悉
加上鏡頭輕便、遮光罩很有Leica味
XF 18mm於是就成為我的鏡頭蓋
後來因為要到歐洲旅遊,只單憑一管定焦鏡要搞定整趟的旅程,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
因此入手了XF 18-55MM F2.8-4的變焦鏡
雖然好像光圈稍大一點,但鏡頭身有定焦鏡不常見的防手震
再加上網友說這一管旅遊鏡的素質很好
於是小就決定由他陪我走遍克羅埃西亞
人家常說鏡頭50mm的焦段,最接近眼睛的視角
50mm換算成Apsc大約就是35mm
富士35mm的焦段有F2和F1.4兩個焦段
三小一直苦於富士對焦速度極慢無比的困擾
因此選了對焦速度較快的F2,果然新產品出馬速度真的有改善
加上富士WR系列代表防塵防滴,也就是這個鏡頭有金剛不壞之身
配上個Leica風的遮光罩,稍微能夠唬唬人
但便宜貨的遮光罩根本不是銀色,賣家騙我....
這次三小到澳門旅遊帶了XT10(我愛取景窗),配上18mm、23mm、35mm三管定焦鏡
23mm畫質最好,18mm取景便利,反而35mm好像都沒拿出來用
這三管鏡頭加起來的重量和價錢比不上我的Canon EF的鏡頭
從前我對我的6D+EF 35mm F1.4愛不釋手
當然現在也是,尤其是全幅鏡畫質得乾淨、銳利不用多說
但在出國自助時,他真的是我不能承受之重
加入了富士家族之後,終於XT10+XF 23mm F1.4終於可以幫我分憂解勞
兩個視角差不多,光圈一樣大
即使Fuji的感光元件只有Apsc,但相片表現出來的結果也不見得差6D太多
(這裡面所有的照片,你能分辨得出來6D、XT10、XM1拍的分別是哪幾張嗎?點進相片裡就可以看到相機的資料了)
市場上有很多粉絲都很期待富士做出一台全幅鏡的相機
但富士很堅持走自己的路,他要做的是很有富士個性的相機
他要讓每個用過富士相機的人都會愛上『玩』富士相機
這不是三小說的,這是富士經理上野隆說的
他說就像底片機時代軟片時代也曾有 APS、127、碟式、110 等格式
不過推出這麼多種格式,最後還是沒人能超越 35mm 軟片
35mm 軟片格式就是如此完美
但使用 35mm雖然不是最完美,但相機在大小、性能、功能上都取得了最佳平衡
所以富士最先想到要設計的是,擁有高度機動性、輕巧的相機系統
也就是適合於街拍用途的「35mm 底片機的世界」
因此全幅機目前並不在他們考慮生產的單子中
另外,富士在軟片模擬的色彩上,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
尤其是Classic Chrome 經典正片模式
根據官方的資料Classic Chrome拍攝的照片將「色彩」飽和減少到最低,讓「色調」成為主要的元素
透過這種減法藝術使得陰影部分強烈,明亮部分則較柔和,進而表現一種黑白模式攝影的感覺
透過每一張CC照片,都讓觀看者能感受到相片正在說故事的感覺
不知道三小這樣說完富士相機的設計理念會不會有機會推坑成功
如果有的話,歡迎大家一起到富士體驗會一起體驗旁聽喔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